李强出席这一开幕式,释放重要信号
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让古老的中医药...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最新通报!8人被...
张伯礼:“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疗...
加强涉外法制建设 营造有利法治条件...
爱国主义教育法表决通过,自明年元旦...
中方办宴,普京与中方高层并排入场,...
习近平致欧美同学会成立110周年的...
自贸试验区十年建设驱动高水平对外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
习近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
  >>  

联系我们:
《法制新闻联播网》由“一带一路法律专家委员会”“法治政府建设研究中心”主管。由《法制新闻联播网》编委会主办。由国源智库国际战略发展研究中心联办。
本网编委会,是由国家部委领导和公检法系统专家,新闻媒体行业资深人士组成。
本网以立足政法,宣传法制。弘扬正气,鞭挞丑恶。
开阔视野,警策人生。刊登各类法学理论,探索依法治国。本网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公安,检察,法院,司法,政法,纪检,监察,律协等相关部门协作;新闻信息互传联动。
办公地址:北京西城区月坛北小街13号院
投稿邮箱:f z l b w l @163.com

 

本网站声明
本网信息员闫海生,编号为:fzxwbwoo16号,采编证丢失,特此声明公告作废。
《法制新闻联播网》编委会
 2019年6月1日

 

当前位置  >> 首页 >> 
 
十大因素影响“毫不动摇” ——中国经济发展未来走势
 发布时间:2021/9/22 浏览次数:455

来源:原创 陈剑观察 常态发展 昨天

【作者简介】陈剑 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创始会长,中国民营经济50人谈成员。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已接近20年。一个有意思现象是,党和国家权

威媒体几乎每隔一段期间,都要重申两个毫不动摇。今年9月8日的人民日报再次重申

三个没有变,“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毫不动摇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党和国家领导人也不断发声。例

如分管经济工作的刘鹤副总理,几乎每年都在人民日报发声毫不动摇,今年7月28日

又在人民日报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两个毫不动摇”。为什么领导人和媒体总是

反复强调呢?认真分析,确实有一些因素影响人们对非公经济认识,更有一些因素坚

定了人们毫不动摇的信念。两个因素汇合,决定了未来中国(几年或者十几年)发展

走势。


  一、影响毫不动摇的十大因素

   (一)传统的意识形态如影随形

   中国官方的意识形态,与时俱进,与国家发展的正确方向高度契合。从党的行动指

南可以看出,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指导思想的与时俱

进。但传统的意识形态仍如影随形,影响了人们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例如,马克思

列宁主义作为党的行动指南,党隆重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共产党宣言170周

年天经地义。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曾经是革命的理论,造反

的理论,是剥夺有产者财富的理论。如果不能够给予正确解读,人们就会理解又要消

灭私有制,又要剥夺企业主财产。这样一些认识无疑会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二)文革思维没有得到认真清理

   如何看待十年文革,党的11届6中会全会做出了明确的结论,文革是一场内乱,是一

场浩劫。但文革继续革命理论,文革一些观点并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文革思维仍然

有一定市场。例如,如何看待现在的民营企业家与旧社会资本家的不同,如果把现在

民营企业家看作资本家,看作是剥削阶级,对资本妖魔化,企业家妖魔化,无疑会动

摇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李光满文章提出“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进行”,“从资本集

团向人民群众的回归”,央媒大量转发,实际反映了当下部分现实;正在进行的全运

会,开幕式高唱社会主义好,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如何解读,难道是让外资企

业都撤出中国?对非公经济发展就没有影响?

    

   (三)政府制定的政策波动过大

    政府制定的政策波动过大,影响了人们对未来清晰预期。如果人们对未来不能有清

晰预期,会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经济行为,投资行为。例如,近期有关部门陆续出台平

台经济、教育培训、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监管举措。这一系列监管举措,是从规范市

场秩序、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

场环境,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务实行动,应当得到理解和支持。但有关部门出台的

这些监管举措,事前没有预兆,且力度过大,对于从事这些行业的民营企业来说,无

疑承受了较大风险。政府制定的政策波动过大还在于,政府换届,新一任领导推出新

举措,上届政府推出的一些政策举措也就不再提及,甚至废止。这也使企业家往往无

所适从,投资打水漂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政府诚信不足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确定了法治政

府建设的基本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

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这其中,“守法诚信”最为关键、最为艰

巨。政府在依法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上必须恪守诚信。但现实生活中 ,政府

诚信不足十分显然。例如,不作为、慢作为,推诿扯皮,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变

通,向上级报告情况失实,特别是违背承诺,一些基层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常常做出很

有吸引力的承诺,但当投资者资金一到,就变卦,承诺不再兑现,上述现象十分普

遍,都涉及到政府诚信问题。政府诚信不足,损害整个法治权威,也影响非公经济发

展的信心。


   (五)政府公权力经常逾越法律允许边境

   公权力必须在法律轨道上运行。但现实情况是,公权力经常逾越法律允许的边境,

导致公权力的滥用。例如,十年前重庆唱红打黑,很多企业家财产被剥夺,企业主遭

受了牢狱之灾,但给出的罪名普遍缺乏证据支撑。在这种情况下说毫不动摇是缺乏说

服力的,毕竟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近期这种情况,在一些地方似

乎又卷土重来,无疑影响人们对发展非公经济的信心。


   (六)不同的市场主体面临的环境差别巨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

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

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目前的问题是,“依法平等”、“同等受到法律

保护”并没有得到很好落实。诸多行业,非公经济面临较高的准入门槛,隐性显性门

槛挤压着民间投资空间。金融、电力、电信、军工、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投资仍然受

限。


  (七)市场化改革不彻底

   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不完善,导致了民营企业的经营成本居高不下。2018年以来,

从中央到地方,从监管部门到金融机构,出台了一系列破解、纾解民企”融资难、融

资贵”问题的政策举措。但民企融资难和贵没有得到根本解决。2018年民营企业贷款

仅占社会融资的14.5%,2017年更低,只有5.9%。而获得银行贷款的民营企业还面临着

断贷、抽贷的风险,续贷时往往需要寻求高息的过桥贷款的帮助,从而阻碍了一部分

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融资渠道的阻塞会给民营企业带来流动性问题,导致企业经营

停滞甚至破产。此外,政府经常给予国有企业补贴和特权,这本身是对非公经济的不

公平。健全和完善市场化改革,重要的是推进竞争中性原则实施,即”在要素获取,

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


  (八)一些个案的判决不当影响人们信心

    2017年,最高法宣布对张文中案、顾雏军案和牧羊案三起涉及民企产权的案件重

审,对提振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意义重大。但对民营企业不公的处理和判决仍时有发

生。例如,全国500强民营企业、湖北省百强企业襄大集团,董事长张德武及部分公

司高管被控涉黑,公司主要经营管理层全部被羁押已接近2年,至今没有给出说法,

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公司面临破产。张德武女儿今年6月2日在集团公开文件中说

道:中国民营企业家实在太苦太难了,自己不敢也坚持不下去了。请求将襄大资产全

部无偿捐给政府,恳求政府全面接管。


    对民营企业一些个案判决,如果不能公正判决,对非公经济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

能否健康发展影响甚大。

   (九)共同富裕理解的偏差

   共同富裕是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只有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大力发展民

营经济,才能够实现共同富裕。此外,为公民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是政府

的基本职责。同时通过税收调节,包括征收遗产税等一些措施缩小贫富差距。而发展

慈善和公益事业,也是推进共同富裕的措施之一。但这项措施,只能是在自愿和提倡

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果演变成“必须”,就会污染中华文化美丽的语言文字,自然会

带来恐慌。

  (十)对民营企业家诸多误读

   社会上对民营企业家有诸多误读。一是把民营企业家与富人等同。民营企业家与富

人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与“土豪”更是不沾边。民营企业家与富人本质区别是对钱的

认识和使用。富人消费奢侈,而民营企业家把钱用于企业经营和发展,创造新的更多

价值。民营企业家是一个非常受人尊敬的群体,因为他们承担着投资经营风险,向国

家交税。现实生活中,民营企业家付出的辛苦超出人们的想象,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

业家预期寿命之低也超出人们想象。二是确实有一些民营企业主不好的行为示范,但

这些人所占比重很小。把这个很小比重的群体误读为普遍情形,影响了人们对民营企

业家真实情况的认识。


        二、推动非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素

   虽然上述影响非公经济发展的因素确实存在,但非公经济仍然能够克服各种阻碍持

续发展。说明推动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力量大于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推动非公经济健康

发展的因素,笔者归纳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六方面内容:


   (一)中国经济活力之源

   2017年,官方给出的数据是,民营经济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56789”的贡献,即民

营经济为我国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

上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市场主体数量。目前这些数据已经变为“678910”。如果

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营经济为中国发展所做贡献只会更高。这其中,

民营经济对于稳就业,稳增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出了一个新概括——将“公有制为

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及“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三项制度并列,都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然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发展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历史趋势不可改变。

中国不可能再走计划经济老路,因为这是导致人民普遍贫穷的道路。既然市场经济是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需要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特别是其中的民营经济作为强大支

撑。

   (三)对外开放的本质规定


   中国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强势崛起,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在此

情况下,对外开放的大门不可能关闭。中国关闭对外开放的大门,意味着中国选择了

孤立,选择了逆全球化,实际就是选择了贫穷。这不符合14亿中国人民的利益。而对

外开放,需要非公经济长足发展,这是对外开放的本质规定。不然,就难以适应对外

开放的需要。

   (四)国家根本大法重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

如果缺少非公有制经济,是不能称作市场经济的。


   宪法第十八条还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允许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投资,同中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进行各

种形式的经济合作”。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是非公经济重要组成部

分,“它们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保护”。


      (五)党中央国务院意志坚如磐石


   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为推动非公经济持续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决心很

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毫不动摇发展非公经济的制度环境建立。包括诸多政

策利好措施,法律保障等。总书记说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增强了民营企业家的信

心。


    (六)社会主义发展内在要求


   无论是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还是分配、交换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都是通

过市场经济作为载体来实现的。市场经济推动了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使人的社会化

得到大幅度提升,更能够调动天下人参与的积极性,释放市场、社会和思想的活力,

进而使社会真正成为主义的体制。而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活力之源,其发展

方向与社会主义高度契合。与此相反,计划经济严重压抑人的个性,人的自由发展受

到全面的遏制。由于难以调动市场、社会的因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不是增加,

而是减少了,因而计划经济不符合社会主义内在要求。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丰

富社会主义因素。

 

     三、未来发展走势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虽然有一些因素影响其发展,但非公有制经济却是国家发展的

重要支撑,有更强大因素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两种因素汇合,对未来若干年判断,其

发展趋势如下:


   (一)中国经济够保持中低速增长


   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其发展总趋势不可阻挡。虽然面临包括

疫情在内的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但只要能够进一步释放市场和社会的活力,中国

经济持续增长的势头不可遏制。保持年均4%增长速度可期。


  (二)非公经济,特别是其中的民营经济将成为中国共产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进一步提升对非公经济发展的监控水平,规范发展将成为重要特征。


    (四)混合经济将成为普遍的模式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特别是发展国有资本、集体

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对于巩固国有经济主导

作用,对于扩大民间投资、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从而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

有重要的意义。


   (五)国企做大做强可期


  有了民营经济作为支撑,特别是采用混合经济形式,国有企业有了更丰厚发展的土

壤和条件,做大做强既有坚实基础,又有很好的实现形式。



 
人民网 |  中国网 |  新华网 |  中国新闻网 |  新京报 |  中国法学会网 |  中国政法大学网 |  民主与法制网 |  最高检察院网 |  最高法院网 |  公安部网 |  司法部网 |  国务院法制办网 |  国家新闻办网 |  中央宣传部网 |  中国网 |  中央台央视网 |  光明日报 |  经济日报 |  人民法治 |  记者观察 |  中国反腐法治网 |  北京天一堂医药科技研究院 | 

关于本站 - 广告刊例 - 战略合作 - 区域代理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法制新闻联播网 
主管单位:法治政府建设研究中心   一带一路法律专家委员会   主办单位:法制新闻联播网编委会  京公网安备1101110212025号

版权所有:北京五湖四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法制新闻联播网   投稿邮箱:
fzlbwl@163.com   地址:北京朝阳区西大望路合生财富广场写字楼501室